昨天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因未建立眼角膜储藏箱和资料库,从去年年初至今,我市至少46只随遗体一道无偿捐献的眼角膜没有为眼疾病人“寻到光明”,成为红十字会工作者心头的遗憾。为了让这遗憾早日成为过去,苏州已经开始筹建角膜库。
据苏州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周小蓉介绍,一年前,一名50多岁的男子被查出患有直肠癌,于是他找到了市红十字会,表示愿意无偿捐献眼角膜,希望能帮他联系到有关部门。 “那是我从事红十字会工作后,次遇到死后愿意无偿捐献眼角膜的病人! ”周小蓉感慨地说。为了帮助他完成后的心愿,且能给眼疾患者带去更多的光明,周小蓉开始四处奔波。没想到,直到这位病人咽下后一口气时,都没有一家单位能给她一个肯定和具体的答复。“这真的能帮到那些盲人朋友的,可惜却没有成功。”周小蓉遗憾地说,因为死者的眼角膜取出后超过六小时,一般就不能用于移植了。 “如果当时能有个专门储存角膜的容器就好了,这样那名病人的角膜就可以先存着,等日后联系到受捐者再拿出来做移植。”后,这名男子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无偶,去年张家港有一对恋人,结婚前夕,女方突然被检查得了肺癌。为了能留下一双明眸继续看到爱人,女生主动提出要无偿捐献眼角膜。然而由于苏州尚未建立角膜库,后只得在深圳角膜库的协助下,用飞机将女生的角膜运到深圳进行移植。
“苏州自2006年颁布 《苏州市遗体捐献暂定办法》之后,就有很多市民前来登记捐献遗体。”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全市就有190人签了遗体捐献同意书,算上今年1月3日又有一人成功捐遗,去年年初至今共有23人实现了遗体捐赠。然而,只要一想到这23个人,共46只角膜,就因为苏州没有角膜库而终都没被病人用上,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就连喊“可惜了”。
因为角膜本身无血管分布,移植后不会出现排斥,所以角膜移植和其他器官组织移植相比,不仅手术难度不大,性也比较高。在国外,角膜库相当规范,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一旦患者手术需要眼角膜,就可以全国统一调配。可是在我国,只有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十多个省市才建有角膜库。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有5万多人存在视力残疾。于是,市红十字会计划在今年6月6日,也就是爱眼日之前,启动苏州角膜库的工作。而目前的准备工作也完成得非常顺利,据悉,不仅红十字流动募捐箱募得了5万元,另有爱心企业认捐15万元,共筹得20万的启动资金。不过周小蓉表示,要建设标准化的眼角膜储藏箱和资料库,资金差距仍然很大,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