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重庆市有逾千人等待接受眼角膜移植。但是,由于新鲜眼角膜匮乏,只有不到200人能实现重见光明的愿望。
“与深圳、上海等城市相比,我市眼角膜捐献情况很不理想!”昨日,我市两大眼库———西南医院眼库、重庆市眼库的负责人均表示,尽管去年来捐献数量有所上升,但巨大需求缺口,难掩重庆眼角膜捐献的步履蹒跚。
捐献让生命价值延续
昨日下午3时,38岁的王血到重医附一院交眼角膜捐献登记照片。他说:“每次看到盲人就希望能帮他们看看世界。”
该院眼库大夫赵敏说:“像王血这样的人实在不多。”
据了解,我市眼角膜捐献者大部分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西南医院眼库汪主任说:“多数人是因身患疾病后,对生命价值有了新的感悟后作出的选择。”
蒋庆明和邓莲夫妇1月双双与医院签订捐献协议,妻子邓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
邓莲说:“每个人都渴望精彩生命,我希望走后能帮助别人,这是生命价值的延续。”现在,她还在劝说年迈的母亲加入捐献行列。
26岁的杜倩也准备加入志愿者行列。她说:“爷爷8年前去世时捐献了眼角膜,市红十字会还给他立了纪念牌,捐献是老人家生命的延续。”
传统观念阻碍捐献
与捐献者针锋相对,许多人对眼角膜捐献并不理解。
25岁的李小杭是重庆钢铁公司职工,他直言不讳:“我为什么要捐眼角膜,有什么好处?!”供职于石桥铺某房地产公司的徐风说:“肤受之于父母,我不愿走后把身体一部分放到别人身上!”
重医附一院大夫辜凤娟介绍,许多市民受影响于中国人传统观念,认为人走后捐献器官不吉利,有很大抵触情绪。
目前,这种观点颇为流行。记者在西南医院门口随机采访,来自忠县和黔江的张永河、付国华不仅对捐献眼角膜不理解,甚至对这个话题都不用多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市民在签订捐献协议后因家庭反对放弃了捐献。西南医院每年因此而流失的捐献者大约在5至6人,而该院全年的捐献者才10人左右。
大量失明者需要帮助
据介绍,重庆市眼库每年有超过500的眼角膜需求量,但实际眼角膜存储量不到100对。西南医院去年还曾发生眼库存量告急的情况。
“希望更多人参与捐献行动,每年有许多失明者渴望重见光明!”我市两大眼库同时向市民发出呼吁。
据了解,每年我市有超过1500人的眼角膜移植需求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和儿童。但是,由于新鲜眼角膜匮乏,很多人失去了重见光明的佳时机。
目前,我国深圳市、黑龙江省等地的眼角膜捐献已为广大民众接受。黑龙江省去年的捐献人数达到1.2万人!
重庆医科大学医生汪洋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眼角膜捐献中,为他人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其实,这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