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702-5120 13982221138

    • 传递光明 延续生命
    • 向无私的眼角膜志愿无偿捐献者致敬!

    您现在的位置:成都东区爱尔眼库 > 新闻中心 > 眼库动态 > 正文

    有一种祭拜在内心深处

    文章来源:四川省眼角膜捐献网        发布时间:2009-04-06

    文章摘要:接受角膜移植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扭转了他们的人生。每一位接受捐赠者都心存感激。每年清明节这一天,因为和祭奠对象素不相识,只能在心里默默拜...

          接受角膜移植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扭转了他们的人生。每一位接受捐赠者都心存感激。每年清明节这一天,因为和祭奠对象素不相识,只能在心里默默拜祭,是无名恩人的捐赠让他们拥有了再次看到世界的幸福。

    在对接受角膜移植术患者的回访中记者发现,有的受赠者家属签约成了角膜捐献志愿者;有的人在社区当上了义工;有的人正资助贫困学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告慰素未谋面的恩人们。

    残疾矿工劝儿女当志愿者

    王淑文,50岁,黑龙江省友谊农场龙山镇煤矿一名矿工。因事故双腿被截肢。三年前,她的左眼又因病濒临失明。去年年初,王淑文幸运地成为受赠者,在哈尔滨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现在,她的左眼视力已经能达到0.3。

    像每位受助者一样,王淑文几次向医生打听是谁捐赠的角膜。她说,很想当面感谢这位恩人的家人,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按照规定,她无法知道恩人是谁,更没有办法去他或她的坟前祭拜,但她时常会想起这个素昧平生的人。王淑文经常会对儿女念叨:人要多做好事,如果有可能,也当一名角膜捐献志愿者吧!

    普通农民好好做人报恩人

    29岁的郑继伟刚离开哈尔滨回到家,在接受角膜移植术后,他的世界整个变了样子。

    郑继伟是双鸭山市升昌镇友好村的农民。七年前,因患病毒性角膜炎,他的左眼几乎没有了视力。去年11月,他在哈医大一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半年的时间里,视力已经恢复到0.5。在农村,一名壮年男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眼睛治好后,全家人都觉得生活有了奔头。郑继伟看着自己5岁的孩子说:“好好活着,好好做人,把孩子培养成人就是对恩人好的报答。”

    贫困学生一生不忘哈尔滨

    据了解,黑龙江省眼库成立十年来,已有眼角膜捐献志愿者1.6万人,已成功实现了100余例角膜移植手术。黑龙江省眼库主任、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刘平医生说,每次成功看到一个人复明,他比任何人都激动,而一个名叫小滨的大学生至今让他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念念不忘。

    闫阿红的角膜,就是捐给了小滨。当年这个孩子在哈工程大学读书,因家里没有钱做手术,当得知有合适的角膜时竟要放弃手术的机会。刘平说,当时是眼科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捐了一笔款,医院又给免了一部分费用,帮助小滨完成了手术。术后,小滨恢复得很顺利,他从心底里感激帮助自己的人。他在学校兼了三份工供自己读完大学,还在业余时间做义工。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每年过节,他都会给刘平打个电话,说说近况,说说自己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感恩之心。

    关键词:角膜捐献,祭拜,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