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上,55岁的孔繁应决定捐出自己的眼角膜。20多年来,他全职混在麻将桌上,外号人称“校长”、“走小赌运的孔老师”。一场突如其来的晚期肺癌,孔繁应的麻将生涯划上了句号。昨日上午,四川省红十字眼库的志愿者和康桥眼科医院的医生来到华西附四院姑息关怀科。在一份《四川省无偿捐献眼(球)角膜志愿申请同意书》上,孔繁应摁下了鲜红的手印。如果说人生也是一张“牌桌”,孔繁应决定出后一张牌:让自己的角膜,给需要的人带去光明……
麻将打得好 人送外号“孔老师”
一个枯瘦的男人,单薄地躺在被子里。病床上方,吊着一个阵痛泵,安抚着他疼痛的躯体。两天前,肺癌晚期的孔繁应住进了华西第四医院的姑息关怀科。
孔繁应是地道的成都人,家中7姊妹,他排行老幺。人生失意,赌场得意。2岁的那一年,他得了小儿麻痹症。他从此落下了残疾,右腿比左腿瘦很多,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1986年,因为一点小事,孔繁应从单位辞职了。当时32岁的他,已在厂里担任了14年的车工。做生意?没有足够的本钱。找工作?一个残疾人的选择并不太多。尽管如此,自称耍家的他还是乐呵呵:“我就是喜欢抽烟,喜欢打麻将,反正就是喜欢耍。”
失业在家,无事可做。早晨睡到日上三竿,中午填饱肚子后,就直赴牌桌。下午一场,晚上一场,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中,孔繁应的“职业麻将”生涯就这样开始了……日子久了,孔繁应就被人叫做“孔老师”。后来,还有人给他编了个外号:“校长”———可谓“麻师中的麻师”。
打牌混日子 妻携儿离他而去
说来也怪,孔繁应的赌运似乎特别的好。“他很少输,大家还是喜欢和他打。”孔家的大姐孔繁玉说。
做人,讲究人品。打麻将,就要讲牌品。“在麻桌上,我从来没有耍过下三滥的手段。”提起这点,孔繁应底气十足。他常去的茶铺老板游某证实:“孔老师多正直的,不赖账,打得高兴还会请大家吃点东西,所以大家都喜欢和他耍。”
2002年,孔繁应的身上发生了两件事。,父母的老房子拆迁,他得到了9万元的拆迁款。第二,妻子无法忍受他以赌过日子,与他离了婚,还带走了儿子。如今,孔繁应的儿子已经26岁了,没有正式工作。提起自己的往事,孔繁应有些不好意思,用手挡住了脸:“唉,年轻的时候就是个小混混……”
疾病突然来 决定捐出眼角膜
今年5月,孔繁应突发奇想,在家里做了两个俯卧撑。随后,他的肺部就一直很痛,扯着肋骨痛得厉害。从开始的并不在意,到后来的无法忍受,10月,他才被确诊为肺癌晚期。55岁的年纪,孔繁应的头发和胡须开始花白。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疼痛让他生不如死。为此,他吃安眠药自杀过两次,还有一次将一把榔头砸向了自己的头。
“其实麻将桌和人生是一样的,要把输赢看淡些。”突然有一天,孔繁应想到,自己双眼视力那么好,不如把眼角膜留给需要的人。抽血,检查,填表,摁手印……昨日上午,四川省红十字眼库的志愿者和康桥眼科医院的医生,为孔繁应办理了眼角膜捐赠的手续。本报记者 王蓟 夏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