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情切,落叶归根,我一定要回到四川!”这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王凤连后的心愿。这位身在新疆务工的普通农民,在癌症晚期的时候希望回到家乡,在生命消逝的时候,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助他人重见光明。然而,春节临近,她却因治病已耗费了所有积蓄而无钱返川回家过年。在此情况下,王凤连拨通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负责人的电话。得知这一消息,昨天眼库志愿者和成都康桥眼科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慷慨解囊,捐机票帮助她回家过年。
感恩 身患癌症家中遭灾获帮助
今年42岁的王凤连原本在老家绵阳市游仙区务农,多年前与前夫离异后,开始外出打工。5年前在青海打工的时候,她认识了现在的男友王启龙。2007年8月的一天,在新疆乌鲁木齐打工的王凤连感觉肚子有点痛,上厕所时发现便血。当年年底回绵阳过年时,她特地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出宫颈癌,医生判断,王凤连多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
新年以后,和她一起回家过年的王启龙对她说,“你在家也没人照顾,还是跟我一起走吧,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带着你。”从此以后,王启龙不再让她打工,走到哪里都带着她,以方便照顾。王凤连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但都已成家,经济条件也都不是很好。父母已经过世,两个哥哥无力为重病的她提供更多的帮助,王凤连只跟妹妹联络较多,经常得到她的关心和问候。
就这样,病重的王凤连随打工的男友和24岁的儿子曹勇辗转四处,治病也断断续续。“5·12”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绵阳是重灾区,当时王凤连刚从绵阳到乌鲁木齐2天。幸而家人平安无事,可是房子却在地震中完全震塌,儿子曹勇只好返回绵阳,想办法重建家园,病重的王凤连则全靠男友一人照料,处境更显艰难。
近两年,王凤连曾在乌鲁木齐医学院诊治,作为来自地震重灾区的患者,该院曾为她免除化疗费1.2万余元。即便如此,两年来近6万元的医疗费已经让王凤连倍感沉重。所幸的是,奇迹般地,她的生命延长了一个又一个的“3个月”。记者了解到,王凤连目前暂住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出租屋里,吃中药保守治疗,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每天的药费已从去年初的五六十元增加到现在的一百多元。
每每想到无私帮助过她的乌鲁木齐医学院,还有身边“无名无分”、却一直以男友身份对她不离不弃的王启龙,王凤连心中总是充满感激。去年7月,在新疆打工的绵阳老乡唐天贵身患重病,身后将眼角膜捐回四川,经当地媒体连续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看到新闻的王凤连也从此萌发了身后无偿捐献眼角膜的念头,并通过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联系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但由于捐献志愿书需要家属签字同意,一时未能完成捐献手续。
感动 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为她募捐机票
前天晚上,感觉病情日益严重的王凤连再次拨通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负责人的电话,表达了身后捐献眼角膜的迫切愿望。负责人了解到,为了治病,目前王凤连和男友已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下不少债,两个人回绵阳的火车票都成问题。
怎么帮助王凤连实现返乡过年和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心愿?昨天一早,这个问题摆在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办公室志愿者和成都康桥眼科医院工作人员的面前,终,大家一致决定:募捐帮助王凤连乘飞机返乡与家人团聚。部分志愿者开始准备募捐,也有志愿者把王凤连的情况发布到了四川省红十字眼库新浪博客。
昨日上午,康桥眼科医院的很多医生和护士陆续得知了王凤连在新疆打工,病重想要捐献角膜,无钱回川过年的情况,深受感动。大家纷纷慷慨解囊,50元、100元、200元……至昨日上午10时许,捐款已累积至2700余元,足够王凤连和男友王启龙一起乘飞机回家过年。四川省红十字眼库医学主任、康桥眼科医院院长仇宜解医生说,王凤连作为一名长期在千里之外打工的四川老乡,在身患绝症的时候还能想到以捐献眼角膜的方式回报家乡,这种崇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难能可贵。
昨日上午11时许,得知这一消息,王凤连连声感谢,并在眼库志愿者的帮助下,迅速通过网络预订了今天南方航空CZ6941航班,上午9:25从乌鲁木齐出发,预计中午12:35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届时,王启龙将陪同护送王凤连返乡。王凤连计划先到四川省红十字眼库签署身后眼角膜无偿捐献志愿书,然后返回绵阳老家,暂住涪城区妹妹家中,继续保守治疗。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