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400-702-5120 13982221138

    • 传递光明 延续生命
    • 向无私的眼角膜志愿无偿捐献者致敬!

    您现在的位置:成都东区爱尔眼库 > 新闻中心 > 眼库动态 > 正文

    感谢好心人 外公签下捐角膜志愿书

    文章来源:四川省眼角膜捐献网        发布时间:2009-11-12

    文章摘要:感谢好心人 外公签下捐角膜志愿书...

        都是亲人同患绝症 救父救子左右为难 追踪

        “我自愿逝世后献出我的眼角膜,以帮助角膜患者恢复光明。”昨日上午,随着余博文的外公文正海在志愿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四川省红十字眼库又多了一份供源。而在成都,文春蓉刚刚收到了一笔捐款……

        为示感谢 外公愿捐眼角膜

        昨日中午,绵阳城区一片细雨。

        64岁的文正海坐在大女儿家中。此前,在征求了女儿的意见后,他已经郑重决定,向眼库捐出自己的眼角膜。上午,成都康桥眼科医院的医生和四川省红十字眼库的志愿者,提着牛奶和果篮,敲开了房门。看着满屋子的人,文正海的老伴显得有些不安,她把医生拉到一边:“眼角膜是活着时候就要捐吗?”

        文正海老伴的担心,暗合了这个家庭如今的困境。夫妇俩目前寄居在大女儿刚买的房子里。这套房子只付了付,还没有装修:“有一分钱我们都要拿给两个人治病。”两间卧室都没有安门,厕所甚至连一道帘子都没有。文正海担心影响家人,执意住进了一间储藏室。整套房子缺乏像样的窗户,一直吹着冷飕飕的穿堂风。

        医生康黔检查后表示,文正海的角膜都无明显病变,可以捐献。随后,文正海填写了申请书,并做了抽血。医生向他发放了一张编号为0069的志愿捐献卡,“现在有你这种精神的人还不多,谢谢你为眼库做贡献。”“我这也是感谢大家的爱心!”说着,文正海不停地摆着手。

        医院呼吁 捐款切记注明受捐人

        昨日,有好心人士开始通过川大华西第二医院的账号捐款,不料出现了一些状况。温江的李女士捐款时,因为工作人员的疏漏,受捐者的姓名并没有打上去,“医院怎么知道是捐给谁的呢?”这笔钱成了“来路不明”。

        “我们确实收到了几笔没有明确信息的捐款。”昨日,川大华西第二医院财务科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还和医院所在银行的行长反映了这个情况。但行长回复称,他们只能要求自己银行的工作人员注意这个问题。无奈,李女士只好将打款的底单传真给医院。目前,暂时明确的捐款只有几笔,约有3000元。

        院方再次强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捐款账号为:4402 2040 0902 4569 968(开户行:工商银行滨江支行)。为了专款专用,捐款时切记注明:余博文,儿童血液肿瘤科。并可附上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便院方核实查询。

        昨日下午,陆续有好心人赶到了医院。其中,一对夫妇留下了2000元钱,一名姓李的女士留下了1000元,5名来自资阳的建筑工人留下了510元后便离开了。晚上7时过,又有6名网友在下班后,特意带着一些捐款和礼物,到医院看望了余博文。他们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谢谢大家,谢谢好心人。”文春蓉眼含热泪。

        特写

        外公不做化疗 为孙孙省治疗费

        昨日下午,余博文坐在病房里输液。这个10岁的孩子,相比以往安静了许多。眉头间多了一些忧郁。

        余博文做了六七次化疗。即便全身插满了管子,他依然是病房里的开心果。查房的时候,他就跟在医生们背后,对着同龄孩子们嚷嚷,“跟余医生说,你今天是什么状况?”“小朋友,我的是M2a型,你的呢?”

        有次,他躺在病床上,跟一个医生开起了玩笑:“阿姨,以后长大了我要娶你。”医生就说,那你要对我负责,好好治病啊!这次上成都前,大家都逗他,地里种了玫瑰花,你给阿姨采点去呀。

        在家中,从6岁起,他就开始负责家庭的中晚餐。不论是电饭煲、柴灶还是高压锅,他都会使用。吃了饭还要抢着洗碗、扫地。乃至同龄人给他取了个“男保姆”的绰号。这个孩子鬼机灵,有次从绵阳坐车回丰谷,身上一分钱没带。上了公交车后,一直跟司机侃大山,后愣是让司机掏了1.5元给他作路费。

        他知道自己的病情。初,他喜欢和大家开玩笑,“外公上午得了癌症,我下午就查出得了白血病,肯定是外公传染给了我。”有时,他又一本正经地说:“妈妈,你们一定要救我,要不然以后哪个来赡养你们呢?”这个才读小学三年的孩子,对生是如此渴望。他说,他的学习已经落下了好多,他好想回到课堂里。

        在老家,孩子的外公文正海,蜗居在新家的一个旮旯里。这里没安门窗。每天,冷风呼呼地对着床吹。这个一辈子在地里劳作的老人,平素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小时候,文小兰有次得了重病,老人借了一辆自行车,拉女儿去看病,一路骑到城里,他两腿的皮都磨烂了。

        大女儿在绵阳城里安了家,要接他去住。他不干,担心拖累了女儿。只是让老伴去城里,给女儿带孩子。他依然留在村里,侍弄几块薄田。到了收获的季节,他就把省下的米、油,给女儿们送去。即使做了手术,他也叫嚷,等病好了还要回去种地。他深爱着这个家。这次,提出要退出,放弃治疗的,依然是他。这个64岁的老人做了手术后,为了省下钱来给外孙治病,至今,依然没有做过一次化疗。(2009年11月12日 成都商报 记者 辜波)

        原文链接:http://e.cdqss.com/html/2009-11/12/content_91591.htm

    关键词:感谢好心人,外公签下,捐角膜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