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刘光辉:驾抗震救灾飞机受阅的抗震英雄
空降兵某直升机大队大队长刘光辉,“5·12”地震使他家的房子受到损坏。为了执行抗震救灾任务,虽然身在四川灾区,但他却没回老家看上一眼。刘光辉和他的战机先后执行运送伤员、运送救灾物资等抗震救灾任务十余次,圆满完成了任务。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他和战友们驾驶抗震救灾飞机飞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12穆云录:质问“书记县长在干啥”的老人 今年2月下旬,面对合江县电视台采访县城脏乱差的镜头,合江县丝绸公司退休职工穆云录说出了县城居民的心里话:“书记县长在干啥?”这一镜头被合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在全县动员大会上原汁原味播出。本报报道了这一消息后,省委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随后,一场以改变人民群众工作和居住环境为目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在全省展开。 13王锡俊:把光明留给别人的法官 王锡俊是乐山市中人民法院一名优秀的法官,是四川法院系统中位中国法官十杰“银法槌”奖得主,全国模范法官。他从事审判工作25年来,所承办和参与办理的案件,件件都是“铁案”。王锡俊是一名坚强的病人,被查出患鼻咽癌后仍坚持工作。王锡俊是一名光明的使者,弥留之际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他的眼角膜为5位眼病患者带去光明。 14成兴凤:感动网友的“灾后自救人” “5·12”地震后,北川灾区的贺德志和妻子成兴凤,为圆遇难儿子到北京上大学的梦想,毅然到北京开餐馆。由于他们的“北川成凤饭店”店名有悖相关规定,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夫妇俩的梦想一直无法实现。但他们“不想总靠国家的救济,想自食其力”的大实话,感动了全国无数网友。“成凤姐”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灾后自救人”。 15易迎德:捡钱包苦寻失主的三轮车夫 在都江堰以蹬三轮车为生的易迎德,房子被地震震垮了,家庭负担很重。5月9日,他在蹬三轮车时,捡到一个女式钱包,钱包里有400元钱和其他证件。他没有犹豫,马上就跑向失主所在的学校,苦苦追寻了4天将钱还给失主。“太不容易了,你自己拉车挣辛苦钱还想着帮别人。”这个平凡朴实的人的举动,感动了失主和几天里帮他寻找失主的人。 16裘山山:捐助“希望工程”20年的军旅作家 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也是军旅作家裘山山的“希望工程20年”。如今她资助的孩子已有8个,资助金额接近20万元。从2003年起,裘山山会在每年5月11日为希望工程捐助一笔钱,这些钱全是她的稿费。而5月11日正好是她的生日。裘山山说:“我知道民族和国家的希望要从孩子抓起,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何不去付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17何志毅:方碑村模式的开创者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来灾区服务的北京大学何志毅医生看到灾后重建中老百姓由于资金掣肘步履维艰,联络南开大学白长虹医生等朋友并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1+1”借款开始“方碑村试验”。医生们的“方碑村试验”得到全国关注,各地企业家纷纷加入,先后给安县黄土镇方碑村300多户村民重建家园带来“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 18谢佩君:藏区支教的80后女教师群体代表 作为成华区对口支援甘孜州泸定县民族教育的一群教师,她们都是“80后”,是支教队伍中年轻的人群,是一群阳光、时尚、靓丽的快乐女生。她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支教。在支教的日子里,她们与寂寞作伴,有的人因此失去爱情,但她们不后悔。如今,一年支教的生活已经结束,但她们还是舍不得离开…… 19魏玲:身残志坚的“地震奇迹女孩” 东汽中学高三学生魏玲,双下肢高位截肢,地震致残后动了20多次手术,是所有地震伤员公开报道中做手术多的一个人。她学画仅一年多,其速写画作就震撼了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周春芽称其为“中国的弗里达”。几个星期前,她开始动笔写一本长达10万字的励志读本《字条girl》。今年国际助残日,她的个人画展引起巨大轰动。 20姚建兵:修道路直通震源点的村民 今年5月,汶川县牛眠沟莲花心喷口的山石上,插上“5·12震源点”的标志牌。标志牌的后面,一条山石“毛坯路”通向牛眠沟“5·12”地震遗址起点。这是映秀镇村民姚建兵在通往莲花心震源点的危险路段所修成的道路。“路修好了,游客才有感。来的人多了,山羊和猕猴桃才有人买。”姚建兵用行动为乡亲们打开了一道挖掘财富的大门。 |